在书信这一古老而温馨的通信形式日渐式微的当下,我情不自禁地怀念起曾与髦耋长者刘济成老师的那一段书信往来。
我与刘济成老师的传统通信曾有新旧5个年头,我先后收到刘老师亲笔写就的回信近20封。后来,因为刘老师身体的原因,我主动中止了。每当我从乡邮员手中接过从光明山上这位髦耋长者寄来的书信时,总是喜出望外,一种难得的感动油然而生。我在认真读过老人的来信后,总是尽可能及时予以回信。我将这些书信整齐地珍藏着,视同至宝。
十分清楚地记得,我与刘老的通信始于2008年冬日。2008年下学期,刘老应邀在七星中心学校作了两场精彩讲座。据此,我以中心学校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写了则小消息,登在《今日涟源》上。许是刘老看到了该报道,不久,刘老特意托人给我捎来了登有该消息的样报,还有一本他老人家的著作《茶余饭后》。接过样报和书时,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利用课余时间,我把《茶余饭后》认真地品读了一遍。之后,我把我的心得体会认真地写了出来,按照书上面的通讯地址寄给了刘老。让我万没有想到的是,刘老不久就给我回信了,刘老的信是用方格稿纸写的,蝇头小楷,工整美观,一丝不苟。我想,这没有从容淡定的心态是绝对写不来的。他在信中对我的《茶余饭后》“读后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甚至还表扬我的字也写得好。我因此更加感动,并心存感激。这,便是我与刘老的第一次通信。
接下来,我就时断时续、不曾谋面地和刘老保持着这种最原始的书信往来。
刘老以一名老教育工作者与生俱来的奉献情怀,退而不休,将余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以《茶余饭后》为载体,向世人馈赠多滋多味的精神食粮。他在信中大都附上每月一期、雷打不动的《茶余饭后》专刊,直到“博”击于网。我跟踪追击,经常到刘老的博客去游玩学习。我与刘老的书信往来,所谈大都是关于教育的话题。我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大胆地向刘老提出来,他在接下来的回信中肯定会给出一个十分满意的答复。最让我感动的是,他老人家的回信出奇地快,一般是收信的当天就给回复。记得有一封回信是写在刘老收信当晚的11点多钟。这除了让我非常感动之外,更担心自己是不是给老人家添麻烦了。刘老这种在一生所挚爱的教育工作中历练出来的务实作风与高度的责任感真令人钦佩不已!
在书来信往中,刘老除了在业务上给我以诚恳且及时的指点外,还对我的生活情况表示关心。记得2009年下半年,我住院做了个小手术。有感而发写了篇小文《住院札记》登在《今日涟源》副刊上,刘老看到后,在给我的来信中这样写道:“你病了,住院了。好了,就好了。以后不生病了,不住院了。那就最好了,好上加好了。我衷心祝福你,你会高兴了,更加高兴了。”读到这样真诚、诙谐的“好了歌”,我倍加感激。透过这似乎信手拈来实则亲切自然的“好了歌”,仿佛可以读出这位慈祥长者的大爱情怀与对人生的睿智乐观,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感谢生活,让我有幸聆听到来自光明山上的这位髦耋长者的谆谆教诲;感谢刘老,让我原本平淡而单调的乡村教学生活平添异彩!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肖春辉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