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民更要扶村
——记南华大学驻申家村脱贫工作纪实
2018年3月,鉴于南华大学原帮扶驻地古塘乡群山村通过脱贫验收,南华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移驻该乡申家村。
从“零”开始
申家村是省级贫困村,村内1200余人,贫困户190人,基础设施建设尚未配套,村集体产业更是无影无踪。“我们申家村2018年底就要完成脱贫任务,邹教授,我们一起努力吧!”申家村村支书对南华大学驻村帮扶对长邹海贵说道。这句话意味着一年内就要实现整村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全覆盖,贫困人口发生率要由近20%下降至2%,村内还要有集体经济收入。所有的问题让帮扶工作队感到责任重大。
于是帮扶工作队对长邹海贵带着队友放下行李后直接“开战”!走访、调研、座谈、汇总,一个月下来,帮扶工作队关于申家村发展规划与结对帮扶责任人安排方案便出炉了。解决村子脱贫的总体思路就是,完善村内基建设施,发展集体经济,鼓励农户发展个体养殖。具体下来就是,安排资金修路修水渠、办稻米加工厂,贫困户抱团搞养殖。
努力就能收获
山中不知岁月深,半年一眨眼就过去了,水渠修好了,米厂建起了,村内硬化路面一节一节的在延伸中,村民喂养的走山鸡也蹭蹭地长大了,但相应的问题也跟着来了。
村内贫困户共组团组建了两个养鸡场,放养了走山鸡2000余羽,在鸡苗一投放后,工作队就开始考虑如何卖鸡。为了卖鸡,工作队全体队员当起了义务推销商,引导来村走访的各级领导参观养鸡场,游说工会、后勤服务中心及附属医院等,做宣传美篇发微信群、qq群及朋友圈。一通忙活下来,就是为了打通走山鸡销售渠道。
七月中旬,工作队终于收到第一笔小小的订单,工作队员吴旦老师收到他所在学院老师的第一笔团购信息:29只走山鸡。然而活鸡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九只鸡已经闷死,活着的鸡嘴边挂着涎水,奄奄一息。于是二十九只鸡只能自己消化。有了教训,我们就琢磨改进运输形式。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如果继续采取由工作队带回去卖,就前夜制冰,第二天上午活鸡杀掉,午饭后将新杀活鸡与预制冰块混合装车运输,实现了无损运输,提高了运输数量,解决了客户怎么杀鸡的现实问题。时光飞逝,经过工作队的不懈努力,学校后勤服务中心于2018年十月跟村里合作社签订村校合作协议,明确将村里大米与禽蛋产品作为职工食堂采购物资。
精“耕”细“作”
“如果因为我们没做好,或是村民们在我们走后没有产业支持而重新返贫,那我们相当于什么都没做。”邹海贵说。于是,工作队为了全力推进申家村产业发展,增强其自身发展能力,把产业扶贫作为驻村帮扶的重中之重,完善申家村产业发展规划,牵头制定了《申家村2019-2020年产业发展规划》。规范富硒大米的种植、加工和销售,探索富硒大米常态化供售模式。并投入48万元,高标准规划建设300亩休闲采摘果园示范基地,目前已经完成了300余亩土地的流转,土地挖掘和平整,机耕路修建,果苗种植,以及果树施肥、除草除虫和宣传牌制作等系列建设工作,邀请了农技专家进行指导,种植金秋梨200余亩,黄桃100余亩。
工作队和老百姓一起参与挖土、种树、施肥等各项工作,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也因为坚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队以经果园示范基地为重点组织申报了省委组织部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制定了《涟源市古塘乡申家村2019年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方案》。目前,工作队与村支两委正精心组织制定申家村2019年省级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整体推进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时,南华大学发挥医学资源优势,提出“以申家村为重点,面向古塘乡,辐射涟源市”的健康扶贫基地建设思路,精心制定《南华大学涟源市古塘乡健康扶贫基地实施细则》,前期于2018年5月16日开通了古塘乡卫生院与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的远程诊疗系统。学校附一、附二和附属南华医院捐赠给古塘乡卫生院价值300多万元的急需医疗设备已经到位,将整体推进古塘卫生健康事业10年。2019年7月初已实现健康扶贫基地挂牌并运行。
“既然我们来了,那肯定要把事情做好做完善才行。”邹海贵表示这段扶贫路成为了他最宝贵的回忆之一。申家村于2018年底顺利脱贫,工作队年度工作考核得分98.5分,被评为涟源市“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邹海贵被评为涟源市“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目前,邹海贵带着队员仍活跃于申家村的田间地头,致力于将优势产业规模发展壮大,努力让村民们早日迈步进入幸福小康生活。
来源:红网涟源市分站
作者:石成 徐舒程
编辑:石成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