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脱贫攻坚】不摘穷帽誓不回——记市科工局驻伏口镇花山村帮扶工作队-凯发k8官凯发k8

来源:红网涟源市分站 作者:肖星群 吴启明 编辑:石成 2019-08-28 16:45:49
—分享—

不摘穷帽誓不回

——记市科工局驻伏口镇花山村帮扶工作队

“我是党员,组织安排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而且一定要干好。”8月14日,市科工局派驻伏口镇花山村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童鹏程回忆起驻村帮扶三年来的酸甜苦辣时,更多的是“甜”:通过工作队近三年的帮扶,在村支两委的配合支持下,地处高山之顶的花山村正一天天变富、变美。

2016年10月,市科工局相关负责人找到中层干部童鹏程谈话,希望他去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尽管家中有3个月身孕的妻子和即将小升初的儿子,但童鹏程决定舍小家为大家,毅然来到伏口镇花山村,担任了驻村帮扶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

抓实党建凝聚力量

花山村位于我市北部山区,平均海拔750多米,全村441户1391人,其中贫困户79户222人。农业基础条件先天不足,进村山路崎岖狭窄,无村集体经济收入,小青山环抱的花山村被贴上了“贫穷”的标签。

这一切,让童鹏程清醒地意识到,必须抓实党建,尽快理清思路,采取高效措施,改变花山面貌。花山村村支两委成员年龄老化严重,在2017年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童鹏程和村支书徐国光成功做通两名在外经商的年轻人的思想工作,让其回村参选村委会主任和扶贫专干,聘请一名年轻同志为计划生育专干。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童鹏程逐步让4名村干部参加全市农业大专班培训,吸纳两名村干部成为预备党员,他还带头给村干部上党课。在他的带领下,村干部政策理论水平明显提高,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村干部的身影自觉出现在村里的各个地头和贫困户家里。

为带动村民“靠田吃田”的信心,支部委员龚新芝带头耕了4亩抛荒地,养起了鱼;村干部杨瑞东、杨业带头成立合作社,养起鸭和鹅,在他们的带领下,扶贫产业开始起航。

“工作队充分尊重村支两委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意见,在重大问题的决策部署上,村支两委也顾全大局,积极配合支持工作队的工作。”童鹏程介绍了双方配合日益默契的“秘诀”。涉及到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使用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达成一致意见后,都会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让村民明明白白,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放开手脚干事。

扶志扶智树立信心

“工作队刚进村时,不少村民特别是贫困户认为政府会送不少钱物来,‘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童鹏程和工作队员彭卫军、肖华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白天对全村贫困户进行走访,做到对所有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熟记于心,晚上入户向党员组长、德高望重的人士请教脱贫致富的办法。工作队还以召开“屋场会”的形式向贫困群众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听取群众对工作的意见,鼓励他们参加技术、技能培训,参与合作社发展产业。

在大走访中得知,曾家组、石元组、花子组300多名村民从原石联村并入过来以后,由于历史原因,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工作队决定以此为突破口,取得村民的信任和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支持。从2016年11月中旬开始,工作队、村支两委除了帮三个组村民调处矛盾纠纷外,还和群众一起铺设水管。经过43个昼夜的努力,300多名村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不久,工作队又对地理位置偏僻的三个组的道路进行硬化,电网进行改造。不少村民高兴地说:“多亏了政府,也辛苦了工作队。”

“扶贫上的事,局领导是有求必应。”村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绿化硬化遇到资金困难了,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资金了,工作队向“娘家”一汇报,市科工局局长罗子谦总会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好,为脱贫攻坚助力。

童鹏程和工作队员积极利用扶贫资金和“娘家”资金支持,开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两年下来,组织群众修通了1.5公里的产业发展公路,维修了5口山塘,硬化了4.3公里通组公路,完成了全村电网改造,大力实施乡村环境整治。2017年通过改厕等措施,获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村支两委和村民看到了工作队干劲十足,内生动力也被激发,脱贫致富的念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贫困户杨国清是泥工,因妻子患病致贫,童鹏程鼓励他承包村里的易地搬迁和危改房建设,并帮助他联系建材、测算成本,杨国清现在熟练掌握了包工包料建房的相关流程,年收入达到近10万元。贫困户杨义生、陈双龙等贫困户,主动要求参加焊工技术培训,考取焊工证后,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

工作队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各项工作开展起来非常顺利。“2017年,花山村全部完成了13户贫困户的易地搬迁。2018年,40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全部完成。”童鹏程有些工作总是“快人一步”,为2019年产业进一步发展留下了充足的时间。2018年底,花山村通过验收,整村退出了贫困村行列。

发展产业让村民“永远有钱赚”

童鹏程清楚地认识到,根据花山村的现状,不发展产业不可能从根本上断掉“穷根”。

为做到科学发展产业,工作队争取后盾单位支持,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南省麻类研究所、湖南农大、湖南农科院等院所的19位专家来村现场“把诊问脉”。专家们通过测试土壤、了解气候环境、村民耕种习惯以及市场需求情况分析,提出了在花山发展“林下经济”的产业思路,指导《花山三年扶贫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了“以牛、羊、鸡为主的养殖业,以玉竹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逐步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

2017年初,通过调查,童鹏程发现“全村98户贫困户只有6户得到了2016年全市的自主产业发展奖励资金”,他进一步走访得知,“贫困户有的缺资金、有的缺劳动力,有的是没有技术、怕产品销不出去,怕担风险”等原因导致大部分贫困户不愿意发展产业。看来只有解决了劳动力、资金、技术、产品销售四个因素,贫困户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

“如果将贫困户的产业奖补资金集体加入省级重点龙头扶贫企业来发展产业,可以解决四个因素的问题。”带着这一想法,童鹏程立即联系天柱山禽业有限公司的老总龚光辉,请他来花山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商定了合作共赢的内容,将贫困户每人2000元的产业奖补资金入股该公司,签订由公司、村委会、贫困户三方参与的协议,由公司提供鸡苗、饲料、技术、产品保底回收以及保险,公司在花山建设年饲养54000羽走山鸡的鸡棚6个,每名贫困户将2000元中的500元投入养鸡棚作为股金,剩下的1500元存放在公司,按每年4%的标准参与分红。

村委会以招投标的方式确定鸡场承包人,承包人必须提供不低于每人每年300元的分红,并放取7万元的风险保证金在村委会。

2017年9月18日,天柱山公司、花山村委会、全村65户贫困户面对面签订了三方合作饲养走山鸡协议。两个月以后,花山鸡场开始饲养了第一批18000羽走山鸡,一年以后,65户188名贫困人口在村委会领到每人360元的第一笔分红,承包人杨开万分红给贫困户7.9万元。

“鸡场赚了大钱”的消息让村民看到了产业发展的“钱景”,大大激发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部分在外经商和务工的群众纷纷回村,相继成立了各类养殖合作社。

“我现在每个月赚了6000多元,还能照顾父母和家人,比在外面打工强。”徐家组25岁的徐乐养殖龙虾3个多月,收入就有近两万元。徐乐原来在外面开挖机,工作队得知其有意向回家乡发展后,帮助他第一期流转了10来亩水田,并请来专家向他传授养殖技术。尝到甜头后的徐乐“野心”更大了,请求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帮助他流转30亩水田扩大养殖规模。“养殖成功后,我会成立合作社,带领有意向的贫困户一起搞养殖。”

产业发展规划正在一步步推进,富源农业科技公司养鸭、养牛渐成规模,吸纳四五名贫困户长期用工,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对于一些自主分散发展产业的,工作队则鼓励他们因地制宜,稳打稳扎,不盲目求大。

“花山村有2400亩山地,800亩林场和湄江风景区背靠背,下一步,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将发展林旅经济,通过水果种植和农家乐为花山村留下致富路。”童鹏程和队员知道他们总有一天会离开“第二故乡”,而为了让村民特别是贫困户能够获得稳定收益,他们希望通过产业的多点开花,为花山村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脱贫攻坚工作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对家人的愧疚却无可奈何。”花山村一天天在变,童鹏程的白发也一天天增多,患病老父亲自己不能亲自照顾,家里的事也都一股脑甩给妻子,愧疚感总是袭上童鹏程的心头,但只要往贫困户家里一走,办公桌前一坐,童鹏程“要将花山变金山”的念头又会占据心头。

来源:红网涟源市分站

作者:肖星群 吴启明

编辑:石成

本文链接:

阅读下一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