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春榜样】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记涟源市田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童凯君-凯发k8官凯发k8

来源:红网涟源市分站 作者:杨卫星 张敏 张治国 编辑:石成 2019-08-28 16:54:46
—分享—

【青春榜样】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

——记涟源市田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童凯君

8月16日上午,在田心卫生院的综合办公室,医院的医生、护士以及职工们和往常一样按时签到后,有序的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始忙碌。签到表旁,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人一边查看着大家的签到情况,一边热情的和每一位前来签到的人打招呼。

他叫童凯君,两年前,他还在斗笠山卫生院担任公卫办主任,那里离家近,医院效益好,工作轻松。2017年6月,市卫计局一纸调令将他调任当时效益排名全市倒数第一、医院管理混乱的田心卫生院担任党支部书记、院长。童凯君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副重担。“这是组织对我的一份信任,困难再大,我也要克服”。童凯君说。

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

童凯君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斗笠山卫生院工作,工作扎实,担任院公卫办主任后,他一心致力于斗笠山公共卫生事业,获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你这是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啊,一定要想清楚,一旦调过去,可没有后悔药吃!”得知丈夫要去田心卫生院任职的消息后,妻子邵海霞极力反对,不明白丈夫为什么要选择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两夫妻在一个单位一起工作了17年,突然的调动不仅打破了原本的生活节奏,而且丈夫的工作量肯定会增加许多,到时候肯定难以顾家。面对妻子的反对,童凯君开始也十分犹豫,尤其是在得知当时田心卫生院一年的收入仅2万多元,和自己原本工作的斗笠山卫生院相比,零头都比不上时,他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但面对组织的重托,童凯君最后还是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苦口婆心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了田心卫生院。

“外来户”的“两板斧”

“当时我来到田心卫生院好像到了一个‘看牛坪’,杂乱无章,职工全部未穿工作服,懒懒散散地坐在一起聊天;院内到处是落叶残枝,走廊、桌面上到处是灰尘,尤其三楼,除了走廊中间有一小行脚印外,其余到处尽是灰尘。”2017年6月29日,童凯君第一次走进田心卫生院,看到眼前颓败的场面,事前做足了心理准备的他还是感到震惊。

九十年代的田心卫生院用“辉煌”二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特别是医院的肝病科很有名气,甚至吸引了不少省内外的患者千里迢迢赶过来看病,那时医院的年收入达到800多万,而如今,年收入仅2万多元,十多年的时间,曾经辉煌一时的田心卫生院竟然落魄成了这幅模样。如何改变现状,恢复田心卫生院往日的辉煌,成了童凯君奋斗的目标。

到任后,童凯君并没有急着展开工作,而是召集大家对整个院落及办公室搞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自己带头整理修剪花园、拖垃圾、打扫办公室,看到新来的院长到任第一天就自己动手搞卫生,职工们也纷纷拿起了扫把。仅仅半天时间,整个医院环境焕然一新。

“作为‘外来户’,刚到医院时我的压力山大,因为不是本地人,对医院的情况一点都不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解决问题。”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初来乍到的童凯君选择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术。上任的第一个月,童凯君都没有急于定规矩,而是利用上班和晚上的时间,找每个职工进行谈心沟通,了解医院的现状和每个职工的思想状况,听取大家对医院下一步工作的建议。了解了基本情况后,他又分别走访了前四任院长,虚心向他们请教,广泛采纳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在综合掌握了基本情况后,童凯君终于开始了自己的改革,砍出了“两板斧”。一是组织院务会迅速出台医院管理方案,狠抓上班纪律,严格实行上班签到打卡制度,签到情况与工资挂钩。“当时推行签到制度时并不顺利,医院的职工因为一年没有发工资了,大家上班的积极性不高。”同样是“外来户”的副院长谢双华回忆起当时制度推行时的情形满是感慨,他和童凯君差不多是同一时间调入田心卫生院的,在医院改革的路上,他成了童凯君的得力助手。“童院长在制度出来后率先垂范,一直带头遵守,严格按制度落实,并且承诺将拖欠的工人工资想方设法逐步发放。这样,医院的上班纪律立竿见影,以前那种懒散的工作态度不见了。”

在医院职工开始正常上下班后,童凯君开始了他改革的第二”板斧”: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在历经几年管理混乱后,田心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降到了冰点,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处于停滞,周边群众甚至都以为田心卫生院已经不能住院治疗了。面对这一现状,童凯君决定从医疗服务抓起。一是分科室召开座谈会,布置工作任务,要求所有科室必须微笑、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从服务做起,慢慢扭转群众对田心医院的不好看法;二是重新启动医院的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家庭医生签约的契机,童凯君亲自带领公卫办人员下乡给群众提供体检及服务,重新从零开始做实公卫工作,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也间接让群众知道了田心卫生院已步入正常轨道,可以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三是规范病历书写。以前,田心卫生院医生没有书写病历的习惯,仅是为了农合报销医生才仅仅写个出院记录。通过家庭医生工作的开展后,医院又开始有病人来医院看病住院了。于是童凯君又组织各科室负责人召开小组会议,以病历书写为切入点,强调狠抓医疗质量,给每个医生发一本《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严格书写处方和病历。通过不定期召开病历分析会和进行处方点评,病历质量在短时间内有了质的飞跃。

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田心卫生院在群众心中的口碑终于又好起来了,“田心卫生院以前一直是我们镇里的‘老大难’,常有群众来反应医院服务差,不能看病住院,搞得附近的村民都不愿意入医保,现在终于能够正常运转,镇里的医保工作开展也顺利多了。”说起田心卫生院这两年的变化,白马镇党委书记李建文十分肯定。

从2.73万元到150万元

在田心卫生院任职的两年多以来,童凯君对于医院的制度及工作都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做好表率作用,成了医院职工眼里的好“当家”。但也因此,他对家庭的陪伴也明显减少,妻子邵海霞经常抱怨他只知道干工作,把家庭完全放到了一边。

今年7月5日,已经到了晚上11点多,童凯君正在医院做乡村医生半年考核方案,妻子突然打电话来说正在读高一的儿子在家嚎啕大哭,甚至情绪激动得打墙壁,说明天不去考试,不想读书了。童凯君接过电话也确实深感内疚。是啊,自己为了工作,几乎没有顾及过老婆和孩子。没想到他正准备回家时医院来了一位病人,并且点名要他看病。病人就是上帝。童凯君只好耐心细致地给病人看完病才赶回涟钢。到家时,一开始儿子哭说着不想读书了,后来经过耐心的沟通谈心才知道,儿子翌天要考试数学,而数学又是他的弱项,孩子压力很大,担心考不好。童凯君耐心地开导了将近一个小时,孩子的情绪才慢慢稳定下来。看着满脸泪痕的儿子,童凯君心里十分心酸,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自己不但没有时间辅导过,就连陪伴的时间也是太少太少,如果自己能够挤时间辅导辅导,平常多一点陪伴,及时了解儿子的思想动态,儿子也不至于情绪失控到如此地步。在安抚好儿子的情绪后,童凯君第二天一大早又匆匆赶回了医院,带着院里的医务人员下乡开展义诊。

“从2018年开始,村里的群众终于开始愿意到田心卫生院来看病了,都说终于不要跑到镇里、市里的医院去看病了,不仅省事还省钱。而我作为乡村医生,也感觉在公共卫生服务这一块终于有人管了,工作也更有劲头了。”作为田心村的乡村医生,田心卫生院的变化石武艺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童院长这个人很实在,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医院正在逐步走向正规,从2016年的全市倒数第一,一跃而为去年的全市‘进步奖’,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作为医院的元老,副院长黄笃高在医院工作了25年,历经了田心卫生院的大起大落。如今,看到医院又开始重新起航,他的心里比任何人都激动。

从2016年的2.73万元年收入,到2017年近50万的年收入,再到2018年近150万的年收入,这逐年大幅度增长的收入背后离不开童凯君这两年多的努力,更凝聚着以院长童凯君为首的医院一班人的心血和汗水。逐步向好的变化让田心卫生院的职工们看到了希望,也让田心的百姓们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服务。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位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的“外来”院长,一定会带领田心卫生院的全体职工,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红网涟源市分站

作者:杨卫星 张敏 张治国

编辑:石成

本文链接:

阅读下一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