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爱无边 情暖万家-凯发k8官凯发k8

作者:佚名 编辑:石成 2015-10-10 10:04:27
—分享—

  ——记白马镇泉塘村计生专干戴珍华

  戴珍华,女,汉族,1965年出生于涟源市白马镇,1999年开始担任涟源市白马镇泉塘村计生专干。

  我第一次和她接触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我和几个同事驱车去白马镇泉塘村检查建设扶贫村计划生育工作情况。那天,皑皑白雪不停地亲吻着车身,凉莹莹的抚慰着大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而我也尽情地享受着那幽雅恬静、晶莹剔透的白雪世界。

  来到泉塘村,我安排其他干部入户调查后,独自走进了村计生专干家里,说明了来意,便坐在电火炉前,看到桌上有一个记录本,顺手拿来翻阅着。心里想,能否从这个本子上找点计划外生育的线索?

  然而,看着看着,我平静的心激起阵阵波澜,并不工整的字眼紧紧地吸引了我……

  “2009年4月12日,镇里易书记给我们做了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报告,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是要坚持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我的理解是要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2009年12月15日,我送陈颖去镇里上环,车费欠了课支书的,买了4元钱糖给陈颖小孩吃的,还陪着李凤娥检查了身体,在药店买了一盒头孢克洛和平消片给她。”

  “2009年2月22日,帮罗付谦领五保金330元,中午帮戴平丰取粮食直补款140元和2008年度移民款1200元;下午帮杨欢英的外孙办落户手续,未带村里证明,没成;帮伟志儿子办改年龄手续失败,要回到白马派出所写三份调查报告,晚上11点才回到家。”

  ……

  我通过了简短的询问,得知她在泉塘村当了16年计生专干,也记了16年日记。她拿出来20个记录本,20余万字的日记,放在我面前。我忽然明白:字里行间虽然都是生活工作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展现的却是汗水和泪水编织的人生工作历程。

  她,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乡村妇女,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有的只是“村民利益无小事的信念”,有的只是点点滴滴的真情关爱,号称“天下第一难”的计生工作,却被她做得如此简单,如此快乐,如此美妙,就象一曲悦耳动人的“交响乐”。

  她把“大爱无边”奉为做好计生工作的法宝,用“仁者无敌”的儒家思想感染着每一个计生家庭,赢得了全村群众发自肺腑的爱戴、尊重和称赞。

  16年来,她所在村每年每季孕检到位率达100%,“四术”落实率达100%,有4名两女户和30名意外怀孕者在她的劝说和感召下主动走上了手术台,有17名一孩户主动领取了《独生子女光荣证》。

  信念,融入血脉的力量

  “1999年11月8日:领导如此信任我,我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尽全力把工作做好,让驻村干部、书记、镇长、扶贫单位的领导为我骄傲。”戴珍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在常人看来,村计生专干虽然不是一个“官”,但也管辖着几百上千号人,掌握着“生杀大权”。但戴珍华却不这么想。

  1999年8月,毫无思想准备的戴珍华,意外地当选为泉塘村计生专干。

  刚上任的那段日子,她很无奈。计生工作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上门做工作,群众给她一幅冷面孔;计生办发给她表格、手册,她一脸茫然;计划生育的“一票否决”,就地免职,下岗分流,她深感压力重大。深思后,她选择退却,三次主动提出辞职。

  什么原因呢?她在日记中写道:“怕做不好,辜负领导的期望,担耽领导的前途,牵扯到驻村干部、书记、镇长、扶贫单位的领导,干部摘了帽子我会成为千古罪人的,做牛做马也还不清。”原来如此,当时分管计生工作的龙镇长当时似乎看出了她的顾虑,就说了一句话:大胆的做,相信你。三辞无门,领导这句话没有让她轻松,反而让她感觉到“责任重于泰山”,同时又是对她的信任与重托,她从此坚定地开始了她的计生工作之旅。

  为了让自己更快地熟悉业务,她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克服了要谋家庭生计等道道难关,层层屏障,在家人熟睡进入梦乡后,开始她的学习,凭着她的勤奋刻苦劲头,一遍又一遍的默诵、一遍又一遍的抄习,一遍又一遍的自我拷问,她掌握了基本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为了让群众尽早地接受他,认可她,戴珍华不分昼夜,从这个家到那个家,从这条道到那条道,从房里屋外到田间地头,无论烈日当头,还是大雨滂沱,一路走,一路问,一路宣传,一路记载,很快掌握了全村基本信息。逐渐地,她的视野不断扩展,知识面不断丰富,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政策法规基本熟记,工作流程全然掌握,工作能力稳步提升。

  提起这些日记本,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那本用针线缝成的打印纸本子,是一位干部送给的草稿纸编成的,两个大的记事本,是在“心连心”超市上班的妹妹送的,当时的情景妹妹仍然历历在目:姐站在柜台前,看了很久,也摸了很久,来回晃了很久,拿到了结帐台前,当显视频上显示28元一本的价格时,又不舍地走开放到了货架上。是妹妹偷偷地把被姐视为珍宝的本子,买了下来,送予她的。正是这些用心堆积的日记本,注定了她要用一辈子就是来记录人生、鞭策自我、感恩社会的。

  因为信念如铁,爱心似海,集责任心、耐心、细心于一身,像奔涌的岩浆,用人格的魅力,道德的力量,感染着泉塘村民自觉加入计划生育的行列。“德不孤,必有邻”,工作开展有了从全村育龄群众抵抗、逃避她到全村人理解、支持她的可喜局面。

  责任,促使灵魂的升华

  16年来, 对248名育龄妇女节育措施全程陪护,没有什么阻挡过她坚定而匆忙的脚步;100元左右的月工资,却要倒挂支出200余元的路费、探望款,没有什么动摇过她爱心义举的信念。一趟车费、一个包子一碗面,自己垫上;一斤红糖、几个鸡蛋,受术对象个个必访;一条短裤、一件旧衣,贴心备至。

  “2007年3月12日,我花了14元钱,陪肖伟成去孕检,中午我们吃了4个包子,是我掏的钱,回来的时候还买了1斤苹果,3个给肖志(肖伟成孩子)吃,留了一个给老公。”

  “2009年9月4日,上午9点陪杨桂红女扎,一直陪护到下午4点30分,后自己搭车回来的,我买了香蕉10元,鸡蛋10个看望了杨桂红(9月7日,接桂红回家)。”

  戴珍华的不同寻常之处,就在于实现了心灵的超越,像一朵花,散发着芬芳气息,给泉塘以温馨;像一棵树,遮阳避雨泉塘,给人以清凉,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来自那升华的灵魂。

  她立足一个“情”字,春风化雨、润泽心田,视育龄妇胜亲人;对待“弱势户”,她是百般呵护,真心关爱;对待“躲生户”,她是用心用情,因势利导;对待“横蛮户”,她是不卑不亢,从不退缩;对待“钉子户”,她是忍辱负重,迎难而上;对待“家族户”,她是一颗公心,守责如山。用爱心似海的行动滋润了群众的心田,温暖了群众的心窝,植入了群众的心坎,情暖万家。

  2007年5月,戴珍华发现刘三妹违法怀孕已5个多月,三朝登门做思想工作同意落实引产手术,刘三妹是个有点痴呆的外地人,因神志不清,邋塌,遭到家人的冷落。戴珍华把刘三妹带回自己家中,手术前一天,戴珍华烧好热水,给刘三妹洗了澡,换好干静的衣服。第二天,她带着刘三妹来到了市计生服务站,手术台上,一直守在三妹的身边,紧握三妹的手,告诉她“不要怕疼,一会就好了”,手术后,戴珍华又忙着给她灌热水、擦身子,喂稀饭。因为家里还有病重的公公要照顾,她向医生再三请求:“我一定要把对象带回去,明天再原模原样的送回来,” 医生经不起她的苦苦哀求,同意她把对象带回家。第二天,她按时把三妹带到了服务站,还是那么爱护着,照顾着。不巧,第三天,碰上了镇里开计生专干会,戴珍华从村里请了一个老婆婆,帮忙照顾三妹才去开会。出院时,又是她一个人把三妹接回了家,并买了两盒驴胶给刘三妹补身子,带入家中同吃同住,直到身体完全康复,才把三妹交到了其婆婆手中,并一再叮嘱请婆婆珍惜她,疼爱她,这才放心离去。

  戴节育生育两个女孩后躲在外面,一直有想再生个男孩的念头,戴珍华想尽一切办法、多方打听,得知她母亲过生日会回娘家。那天,戴金华带着生日礼物,在其娘家煤机厂找到了戴节育,通过了一夜的交流、劝导,最后戴节育终于同意落实手术。在市服务站手术期间,又是戴珍华既当亲人,又当仆人,关爱陪伴至出院。回至家后,等待着戴珍华是一场暴风骤雨的“报复”。戴节育的丈夫梁东贤一方面有癫痫病,且又是家中的独苗,这“断子绝孙”的事,会善罢干休?梁东贤怒火冲天跑至戴珍华家中,又是谩骂又是威胁…戴珍华默默承受,任他骂个够,没有半句怨言。她不但没有怨言,此后每年还坚持带戴节育的小孩去学校报到,从2001年开始,直到学杂费免除的2007年的8年间,帮着垫学费,然后再打报告向镇政府、民政局、向村里在外经商人士要困难补助,并从自己袋子里掏钱买本子、买笔给两个孩子。2009年9月,梁东贤因砍树摔断了腿,又是戴珍华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帮着筹钱度过难关,从此,两家的关系比亲戚还亲。

  泉塘村村支书杨课如见了我们,忍不住的激动:“戴珍华呀,从来不管自己死活,掏心掏肺帮助村民,最让我自愧不如的是,他那颗大量大肚的心,无人能比。”

  一名叫戴增花的两孩对象,长期在昆明做生意。戴珍华从身边人着手,开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引导、感化。因婆婆癫狂,孩子放在本镇洪田村娘家带养,是戴珍华一次又一次地,走上四五里的路程来到孩子外婆家看望,每回进门总会带上孩子喜欢吃的糖果、旺旺雪饼、包子之类的,有两次去的太匆忙,没给孩子带糖,便拿出8元钱叫孩子自己去买东西吃。“孩子太苦了,有劳外婆了,孩子是我村人,本该是我们尽一份责的”。情到深处,珍华与外婆同时落下疼爱的泪。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外婆被打动了,动员女儿回来落实了节育手术。

  对于自家人,戴珍华从未法外留情,堂弟媳因3次违法怀孕,3次人流,最后在她的引导下落实了结扎手术。

  “本来我女儿是不会回来结扎的,但不想让戴珍华为难。”三甲乡梁母如此说,“女儿梁丹嫁入泉塘村后,全家人都在高桥大市场经商,收入不菲,家境富裕,完全有经济能力再生养一至两个小孩的。”2009年夏季催孕检,戴珍华得知其女梁丹违法怀孕二孩时,电话里头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畅谈劝说,5月26日,这个“长沙人”竟主动回家落实了流产手术。是戴珍华真有如此强的说服力吗?不是那么简单,梁丹对戴珍华的那份深情,那是2006年的下半年发生的事开始的。梁丹嫁入泉塘后,成为了库区移民后裔,梁丹的移民款,必须把户口从三甲乡迁入泉塘才能得到,是戴珍华一户一户走访,获得全村215户村民的签字支持后,再经过从三甲到白马到公安局到移民局多处奔走,才得到那笔移民款的,梁丹怎么会不敬重她呢?

  戴珍华的目标简单,就是做好村里那些事,哪个老人生病了,她责无旁贷陪护,卫生医疗队的下乡来了,他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到育龄妇女,挨家挨户去喊,不漏过80多岁的老人免费体检的机会,搀扶老人到医疗点,再搀扶着送回家。

  村民周淑秀说,感谢珍华姐呀,我的病,是珍华姐帮我们争取到免费治疗的,是她给我治好的。

  每到春节,市、镇里会对一些困难的计生家庭户组织慰问,戴珍华表现得非常“蛮横”,要求泉塘5个纯女户家庭都要慰问到,后来上级安排了500元慰问金,戴珍华觉得其中的独女户也只有100元,心里过意不去,觉得对不起他,就自己垫上了100元。

  有人把她比做“黄牛”,一条心里只装着群众的牛,任劳任怨,埋头工作,每个“四术”对象,她都亲自全程陪同;有人说把她比做“奶牛”,“吃的是草,产的是奶”,每个术后对象都及时慰问,送鸡蛋,买驴胶冲剂、红糖、罐头等慰问品,还把计生对象领到家里照顾;有人把她比做“骏马”,马不停蹄,风餐露宿,村民大小事务,只要她能做到的,全部包揽,概不推托。

  博爱,大爱无边的本色

  23位老人共同的女儿,8个贫困孩子的母亲,160户育龄群众的贴心朋友。替村民跑腿,替孩子垫学费,替留守儿童接管生活费,替群众争利益,替外来工程队义务当炊事员。

  “只要是村民需要我做的,哪怕再小的,都是大事,都要认真去做。”这是戴珍华于2009年12月5日写下的感言。

  “2010年10月12日,上午去民政局帮少贤盖助学章子,去了教育局找刘局长递了个报告,去了社保局帮戴小朋交2010年保费3268.8元,下午帮韶华带种子2元,帮建生拖玉米1包”

  “2010年2月18日,我帮顺祥存了2万元的一张单,前几天我帮他取1万元给美之用了。”

  一个人做一两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受助者说她是“活菩萨”,老人们说她是“活雷锋”,不知情者说她是“大傻子”。

  翻开她的日记,可以看到几乎每天都有“替村民跑腿”的记录。村里20余位老人的寄存款、取款都由她来完成,把她看成了胜过自己儿子的亲人、依靠人;38户外出人员替孩子寄来的生活费都保存在她那儿;单说2010年,送老人看病、住院,住院医疗费报销款经过她手的达80余万元;村里有196户群众的粮食直补款、186户群众的移民款,4户低保款、16户独生子女保健费等款项都由戴珍华领取并送到家里;16年下来,为贫困家庭争取的救济资金,贫困孩子争取的助学资金达30余万元。而这些善事,一年下来,她花去的车费已达到了1200余元。

  带种子、农药、化肥,市里批发价和当地零售价只有几块甚至几毛钱的区别,群众不怕麻烦她,她更是乐此不疲。

  在2010年那次大雪中,戴有清的房子倒塌了,这位没有丈夫依靠、儿子又在外地的妇女,说到戴珍华就泪如泉涌:“大善人啊,帮我跑移民局、民政局、打报告、来回10多次,把一万块钱的救济款交至我手中,没要我一分钱的感谢,仅接受了我20块钱车费,移民局来察看房子还是她帮我招待中餐的,我感谢她啊。”

  她的隔壁邻居梁利仁发出感慨:修村组公路有次30多人在她家吃饭呢,热情的她就是不怕麻烦,不怕来事。她家其实过得挺拮据的,我心里过不去,支助150元做为餐费补贴了她,她都不要。

  无论村上大事小事,婚丧嫁娶,邻里纠纷或夫妻拌嘴,村民只要找戴珍华,她从不推辞,主动前往,需要跑腿就去跑腿,需要劝说的不厌烦。周数学回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戴珍华是我的再生父母,2007年9月的一个晚上,肾结石疼痛难受,就服了农药想解脱,是戴珍华第一时间赶到,送我送到医院,等我醒来时,她仍在医院守护我。

  戴金华义务为群众服务,也有她的小秘密。她的日记写道:其实我是有私心的,为他们做些事,操些心,就密切了我与他们的关系,他们就能支持我的工作,做起计划生育工作来轻松多了。

  坚持,乐观朴实的生活

  照顾4个公公婆婆,耕作10.3亩田地,喂养2头母猪15头猪仔。对人,可谓宽容;对己,可谓“刻薄”。

  戴珍华在2011年12月10的日记里写道:

  “买鲢鱼14元,今天是纪念我俩25年婚龄,鲢鱼祝贺,丰盛的晚餐,祝福我俩恩爱百年,财源滚滚,晚景生辉煌,祝福公公婆婆身体健康,长寿百岁,祝福全村人民走上富裕宽广大道,家家美满,人人舒畅。”

  30年来,尽心尽力孝顺老公的生父母和养父母,4个公公婆婆,除了一个公公7年前去世,其它三个年逾古希的老人,提起戴珍华,就老泪纵横,没有戴珍华,哪有我们这个家,这么多年,从没跟我们拌过嘴,孝顺,贤德。村里邻居还介绍说,戴珍华没嫁入之前,2个妈妈都会因为儿子顾此失彼或疏忽而争吵,有了这个儿媳的照料,一家人过得和和睦睦的。

  家,还是从事计生专干之前97年建的红砖房,至今没添件像样的家具,除了1个电视机,一个电火桌,再找不到值钱的了。

  2007年8月的一个晚上,她送节育对象回家很晚了,超负荷的身子已十分疲惫,没有吃晚饭,而喂养的三条母猪和一窝猪仔嗷嗷待食,这可是家进里的主要财源啊,她咧咧趄趄地去打回猪草,但在斩猪草时不小心斩断了自己的食指。在广东的弟媳闻讯后请人租车把她送到医院,并负责全部医药费,让她把手指接上,但她听说需要三万多元医药费,便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告,稍做包扎后,就回家了。她把断指整整保存了15天。对自己,戴珍华就是如此“刻薄”。

  讲起儿女们时,她非常自豪、骄傲,孩子们都很听话,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说到生活,她很满足,自豪地对我们说:“10余亩的田地,可以产上5000多斤玉米,6000多斤稻谷,2条母猪,每年产下2窝猪崽,再喂一条公猪,收入有一万多呢。干工作透支的钱也花得心安理得,因为这是我劳动所得,没有拖累丈夫。前些年日子很苦,半夜插田,凌晨三四点就下地了,老公还在外地做木工,现在回来在邻边村做木工,可以帮点忙了,日子越来越好了,孩子们也可挣钱了,欠下的3.8万元帐也还清了。”

  戴珍华只是一个农民,却是这样一个好人,她只做了一些普通的好事,但好得持久、纯粹,正因为如此,计生工作才会驾驭得如此轻车熟路,育龄妇女才会如此听她“召唤”。 她把点点滴滴的爱,汇集奉献给了已经融入血液的计生工作。

  她的平凡,让我震憾;她的奉献,让我感动;她的执着,让我敬佩;她的无私,让我潸然泪下。

作者:佚名

编辑:石成

阅读下一篇

凯发k8官凯发k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