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路过某村部,远远看到村办公大楼上悬挂着银幕,知道这里正在放映电影。可走近一看,却发现观众寥寥,连同放映员在内不上10人。当时我就纳闷了,为什么“电影下乡”这样的惠民举措如此倍受冷落呢?
据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片源不足,影片不新,村民大都在电视中都早已看过,缺乏吸引力。二是观众面窄,看电影的主要群体是中青年,但他们大部分属打工一族,留守家里的多半是非老即少,出于安全考虑夜晚不能远距离赶场,造成上座率低。三是一些村领导对此重视不够。少数村干部嫌麻烦,对电影放映员态度不冷不热,个别村干部甚至宁愿填空表作假抵放映任务,也不愿安排电影放映。
笔者认为,要让“电影下乡”不流于形式,成为广大村民免费的文化大餐,真正起到宣传教育、活跃乡村文化氛围的作用,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及时更新和丰富片源,尽力去精选优秀影片,尽量精选适合群众口味的故事片、科教片、动画片、地方戏曲片。其次,要合理安排好放映时间,及时根据季节、天气变化、地域状况进行排片。三是村干部要积极配合电影放映员的工作,为放映提供必需的条件。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肖春辉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