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首届“四川杰出人才奖”获奖者
刚和同事讨论完工作,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赵军宁礼貌地招呼记者进门。干净整洁的办公室里,书籍和办公用品规矩摆放,身穿黑色夹克衫的赵军宁,一开始就给人严谨和认真的印象。
没有夸张的陈词,也不做过多的表情,赵军宁面带笑意,耐心听着提问,一字一句作出回应。
作为一位在巨大的中医药宝库里发现和探索的学者,赵军宁一再强调,自己是幸运的,“我们现在作出的很多贡献,其实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中医药资源是我们国家巨大的财富,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用更先进的手段,将这些财富更好地利用起来。”
初心/
偏爱中医“喜欢做研究”
家庭的熏陶,使赵军宁从小对中医学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为父亲在绵阳市盐亭县某医院任职,赵军宁经常能从父亲的书柜里翻出画着各种穴位图和草药的书。“稀奇古怪”的治疗方法以及多种类的植物说明,这些在很多同龄人看来极其生僻的医学知识,在赵军宁眼里成了童年最具趣味的读物,他说,“当时年龄那么小能读懂什么?我只是觉得很神奇。比如一些针灸按摩的治疗方法,感觉只需几个动作就能治好病。”
带着对中医学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赵军宁在求学过程中也倾向于相关领域。不过,在本科和研究生时期,他选择了西医临床专业,而攻读博士学位时,他才跳回了自己的初心,选择了中医药研究领域。
爱阅读,爱动脑,爱钻研,赵军宁从小在爸爸书库里培养的习惯和兴趣,也铺垫了他今后做研究的道路。他说:“现在我们做项目规划、论证的时候,就是需要参考阅读很多书,然后进行独立的思考。”
选择/
谢绝挽留“孔雀西南回”
1998年的广州,发展势不可挡。孔雀东南飞,当众多人挤破脑袋想扎根这块热土时,赵军宁却做了相反的选择。
“当时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念博士,到了毕业季,正面临去留的问题。”赵军宁回忆,恩师王建华十分赏识他,极力说服他留校发展。
“导师告诉我,中药生化药理实验室开始筹备了,我可以留校做研究。可是我想了想还是决定回四川。”一个“回四川”,让眼前这位内敛深沉的学者,眼里瞬间泛出温热和坚定。“我是四川人嘛,回家理所当然。而且那时四川的发展空间很大,准备搞全国第一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再加上四川本身就是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中药材资源丰富,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赵军宁毅然“孔雀西南回”。从川产道地药材和民族药开发新药,到后来牵头全国第四批中药资源普查四川试点工作,建立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植种苗四川基地,筹备中药资源动态四川监测站等,成果显著。
“后来,我邀请恩师到四川来做演讲,他终于认可了我的选择。”而恩师短短的一句“你的确应该回四川”也印刻在了赵军宁的回忆中,成为他科研路上最大的鼓励。
2000年前后,赵军宁的人生里,还面临过一次类似的抉择。一家总部在中国香港的世界著名大企业,准备在上海成立中药研发公司,向赵军宁抛出橄榄枝,开出的年薪几乎是他当时年薪的几十倍。而赵军宁仍然选择了留在四川,继续扎根家乡做研究,他说:“如果去了那个公司,自己搞研究的空间就会有局限。其实想挣钱的话,机会太多了,但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是不是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才最重要。”
研究/
探索药毒“以毒攻偏邪”
从踏入中医药研究领域后,赵军宁主要从事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川产道地药材与民族药系统研究开发、四川省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等。
“中药材与农作物不同,为了保证质量从种子到土壤、水分、温度等生长环境都有严格要求。”赵军宁说,2011年四川被划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首批试点省,他作为主要负责人,详细调查川内中药资源的品质、分布、蕴藏量等信息,同时在四川建立川产道地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和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站,为我省中医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近年来,赵军宁的研究领域拓展到中药毒性规律与质量生物控制、中医药转化医学方面。“毒药攻邪,以偏纠偏”是中医临床治疗顽疾的一大特色,有毒中药确有疗效,同时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在“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医基础理论项目中,赵军宁和叶祖光两位教授组织国内20多个中医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专业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研究中药毒性,梳理了一系列传统中医对中药毒性的控制手段,并对部分中药用于临床存在的风险给出凯发k8官凯发k8的解决方案,“这在之前是没有相关的著作指导的。”
2012年,由他和叶祖光主编的中药毒性理论与安全性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书籍——《中药毒性理论与安全性评价》出版了。“我相信该书对于促进有毒中药及中药‘药毒’理论的深入研究,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推动与国际接轨的中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评价方法研究和质量标准建立,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这样评价。
说起对中药毒性理论与安全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赵军宁开玩笑说:“古有‘神农尝百草’,我们是利用先进的现代科学在做这件事。”
【人物名片】
赵军宁,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学博士后。四川省首届杰出人才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优秀创业人才。现任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研究员(二级岗)、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中药毒性作用规律与质量生物控制、川产道地药材与民族药系统研发等。近5年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50余项,首创中药adme/t联合细胞模型、microtox生物毒性测试法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新方法。
人物侧记
世上少了位好医生多了位研究员
“当时学习西医临床时,我的成绩都保持前列。其实如果我要继续在临床方面深造,我相信我也是一名好医生。”赵军宁微微笑了笑,“相对于上手术台,我想我更适合也更愿意去做深入的研究。”
不是“宅男”喜欢野外考察
赵军宁表示,他可不是只会埋头啃书本的“宅男”。“我更喜欢去野外,例如到甘孜、阿坝等地去做考察,不只是生物资源方面,甚至是文化方面。”据他估计,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外奔波。“你看,我这个国庆节后的七天上班中,只有最后一天下午才回到了办公室。”
自诩“搞研究里最懂文学的”
搞研究枯燥,但赵军宁也有把研究“搞活”的办法。作为一名较资深的文学爱好者,赵军宁自诩是“搞研究里最懂文学的”。“我还曾在大学文学社任主编,对文字类的东西也算有一点研究吧。这其实对我平时弄专业材料很有帮助,因为科学的东西晦涩难懂,如果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出来,也是一种技巧。”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周家夷 杨晨 吴小川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