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湄江,是我的夙愿,可惜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今晨,犹在床上酣睡,老公兴致勃勃地说:“快起来,你不是一直说要去湄江玩吗?去啰!”于是眯着惺忪的睡眼,匆匆踏上去湄江的路。
车自龙塘拐入湄江镇,道路就变得曲折起来。两旁的古松亦把道路装点得古朴十足,一条自上而下的小溪委蛇盘旋,儿子惊喜地叫着:“妈妈,这水怎么这么绿!”溯溪而上,跟着指示牌很快就到了风景区,我们直奔塞海湖。
塞海湖是本地文人墨客口中的瑰宝,有不少精典诗作,本市作家肖有亮先生的诗对她赞誉有加:
塞海湖
中国除了长江
就是湄江
除了上海
就是塞海
当地人戏谑地
向游人夸耀
春风漾面
塞海无言
千百年如斯
静静地绿
读了评价如此高的诗后,我对这个除了上海就是塞海的湖更是神往。
车子在盘旋山路上缓缓前行,虽是水泥路,却也险峻不已。转过许多弯后,眼前陡地一亮,一片宽阔的湖面出现在眼前,而更加醒目的却是那如刀砍斧削的峭壁,整整半壁江山,好像从水里耸立出来,刚毅而硬朗。因为此景,让我对一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了新的理解:“刚”从来是和“柔”并济的,惟水的“柔”愈发能衬托出山的“刚”,也只有“刚”才能映出水的“柔”,青白相间的岩石间,偶尔点缀着数枝绿荫,更显山色之深邃,立境之幽远。
溯流而上,车一直趋到三道崖门才停住,一下车,就被湄江的门户“三道崖”吸引——两相对映的峭壁被斧实实地劈开,一条绿带从中穿行,远处的翠山成了山水的后门,放眼望去,似乎景色无限,却又被山所遮挡,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据一游客说此崖与赤脚大仙有关,他来此看到山挡住了水路无法看到山那边的风景,甚为遗憾,于是施法术,一脚把山劈开两半,使水从山中徐徐穿过,从此山中有水,水中含山,相得益彰。故事更渲染了山水的神秘,让我沉浸于此……
水碧绿如洗,儿子尽是欢呼雀跃,他不时地凝望着水对我说:“妈妈,这水比漓江的水还要绿呢,这水比漓江的水还要静呢,你看,水平静得如镜子一样!真漂亮!为什么漓江的水可以看到石头,这里却只有倒影?”我告诉他看不到石头说明水是深不见底,所以才有“高深莫测”一词的说法。“妈妈,既然塞海湖的水如此清、深、幽,为什么要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什么?我其实早就把塞海湖的水和漓江的水在心中做对比,但因是本地之水,自是略存偏袒,于是说:“我觉得这里的水比漓江的水更美些、更清些,你看,山倒映在水里,简直分不清哪是山哪是影子了,漓江的水可是缓缓看到山变形的。”确实,塞海湖的青山与水中的山缀在一起,清晰如画,一样的翠绿,一样的岩白,一样的澄澈,一样的无邪,分不清哪是实景哪是影子,十里曲曲折折的画廊,一起倒映着两岸的青山,仿佛一巨大的山水泼墨画卷徐徐铺展开来,让人忍不住想放声高歌,却怕惊动了山的清幽水的恬静,只能静静地欣赏,静静地把她刻在心里。
沿着画廊缓缓而下,一路是绿荫遮水,或隐或现,或羞或盈,山清黛而含蓄,水秀丽而娴静,有的如三潭印月,有的如层林叠翠,有的如静墨铺陈……如此各种美景实是数不胜数,最终又回到了来时醒目的绝壁前。我仔细凝望着这面岩壁,它陡直而险峻,难得的是宽阔而威仪,给人一种凝重之感。壁上岩石黑白相间,相映成趣,在绝壁上兀自耸立着几株古松,把刚毅的山点缀得有些许柔情画意了。
山下蓄着一池碧绿的湖水,大约数公顷,湖四面被山环绕,仿佛是群山间的一颗珍珠,异常璀璨夺目。湖水清澈明净,波澜不兴,远山肃穆迤逦,湖光映翠,远远近近的山倒映在水里,交相辉映,不知是山点缀了水,还是水呼应了山,山水之间恬和、静谧、清幽,融洽。我矗立在水上的回廊,贪婪地注视着这面延漫向上的画廊,连何时下起了绒绒细雨都不知。细密地雨浅浅地下着,湄江的山水,如被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显得迷离而幽深。水仍是浅浅地绿着,绿得淡雅而漫不经心,仿佛如此的山就该有如此的水是很寻常的事,大可不必惊叹。
可我忍不住叹息,如此美景,实可与桂林、阳溯一竞高下却养在深山无人识,确是一大遗憾,可如果游人如织,如其他名人胜迹一般,说不定到时看的不是山水,而是人了,为此又庆幸。庆幸你的美刚刚好,如一国色天香女子,增一分则太高,添粉则太白,娴雅、端庄、贤淑,美得恰到好处自是最好。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曾向阳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