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儿时的小食品,令我久久难以忘怀:水银子草粑粑、甘草豆子、桐油砂子炒红薯片、柚子糖、红薯荞麦“憨”醮粑、谷芽糖、爆米花糖……
阳春三月,田垄上长有一种小叶片的小草,嫩蒿蒿的、带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耀着银白色的光辉。认识它的人们,都叫它“水银子草”,摘下它的叶片,带回家洗干净,拌上大米粉做成小粑粑,蒸熟了吃,特别鲜嫩可口,伴着自然的芳香,叫人享受,叫人回味。
黄豆成熟的时候,收回家,“打”出黄豆子,洗净与甘草一齐煮熟,然后晒干,收藏起来。可以用碗、碟装了一些,摆在桌上,招待来客。小孩们则揣入兜内,随手取出吃着玩。当然,这种“甘草豆子”的豆子,更多的是“黑豆子”。
到了冬天,把铁锅装上一些砂子,在火上不断的炒,直至铁锅红了,砂子滚烫滚烫,再倒入桐油继续炒,炒得铁锅、砂子都黑光发亮了,便放入煮得半熟晒干的红薯片,继续炒。等红薯片炒得金黄发亮,捞出冷却,吃起来十分清脆可口。
做柚子糖要在柚子半成熟时摘下,洗净,切成半月形或圆形薄片,用糖水浸着,过一段时间才能取出食用。柚子糖又甜又有柚子皮的香味,比乔饼(橘子糖饼)清淡,价钱便宜,制作简单,因而,许多家庭自作吃着玩。
把红薯煮熟了,加入荞麦粉,一齐捣成糊糊,再把醮粑蒸熟,就做成了红薯荞麦“憨” 醮粑。咬上一口,那是又软又香又甜,特别适合少牙齿、肠胃功能差的老年人吃。
每年开始扮禾后,有人取其新鲜湿稻谷,放入大木桶中摊开,加水让其发芽。然后取谷芽熬成膏状的“谷芽糖”。谷芽糖粘性十分强,冷时硬度很高,要用特制的铁质工具,才能敲打下一小块块的。吃时,先要放入铁锅内加热烤软才能吃。但最好吃的,便是在这个烤软的过程中,加入新鲜的芝麻一齐翻炒,那便是又甜又香又有嚼味。
爆米花糖最容易做。先将米炒成“爆米花”,再将红薯煮呀煮,然后倒出煮出来的浓水,冷却后便是红薯糖;然后将爆米花倒入红薯糖中,搅拌均匀;接下来放入木制匣中,加高压使其质密成形;最后用刀子切成薄片,即可食用了……
如今,有的是各种大工厂生产的包装精美的糖果卖了,而农民们自制自造各种地方特色的“原生态”小吃食品却越来越少见。或许,这也是现代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但香在我口里、甜在我心里、令我回味无穷的,却只有上述我曾“享受”过的家乡小食!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刘 风
编辑: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