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涟源市斗笠山镇禾管村连片稻田里机器轰鸣,象泉组贫困户吴子彪驾驶着油菜播种机几个来回,就帮村民吴永坚弄出了一块适宜播种油菜籽的田。“这几年政府政策好,彪伢子人勤快,我每年收了三四百斤油菜籽。”吴永坚的老伴高兴地说。
今年34岁的吴子彪自幼家境贫寒,缺少资金和内生动力不足,加上妻子身体不怎么好,近几年每年都要去医院看病,吴子彪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艰难。2015年,吴子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行列。
在禾管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谢弢,以及村支部书记吴威等人的政策宣讲、帮助指导下,在外务工的吴子彪不服输的斗志被激发,决定回到家乡”靠田吃田”。
2016年,吴子彪成立了涟源市斗禾新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了附近180多亩农田,耕种了中晚水稻、油菜三熟农作物,并养殖了8亩多鱼塘。这么多农田要打理,又要照料孩子,夫妻俩每天很早起床,总感觉有做不完的事。农忙双抢时节,夫妻俩更是要忙到第二天凌晨才回家。“彪伢子吃得苦,双抢时凌晨两三点还在开收割机收谷子。”不少村民睡了一觉醒来,听到机器声,都知道是吴子彪在抢时间干活。
农机合作社的农机除了自用外,还向邻近的黄港村、马白堂村提供农机服务,吴子彪忙不过来,就请人代开,合作社平时用工都是优先聘请贫困户,每年开出人工工资四五万元,付出土地租金三四万元。在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同时,吴子彪也为附近一些贫困户提供了稳定的劳务收入。
2019年,吴子彪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高质量脱贫”。“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我们收入稳定,越干越有劲。”吴子彪的妻子梁桂香看到以前有点游手好闲的丈夫,现在成了种田的行家里手,高兴地说。
吴子彪坚持科学和生态种田,大米品种有保障,每年50多吨谷子基本上都在村里“自销”。感激乡邻的支持,夫妻俩以稍低于市场价销售新鲜大米。“村民一个电话,不管数量,不管钱多钱少,我都会送过去。”就这样,梁桂香成了免费的“快递员”,有些老人家有时买个十来斤大米,她也不计成本,总会以最快时间送达。
农业越来越有奔头,吴子彪越来越有劲头。今年,吴子彪又流转了约100亩农田,给全村及周边村贫困户树立了勤劳致富的榜样。(肖星群 廖丽娟 李凯平)
来源:涟源新闻网
作者:肖星群 廖丽娟 李凯平
编辑:吴一夫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